
把绿色发展、创新刻进基因里、融入高质量发展的“血脉”中,是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以下简称:甘河园区)矢志不渝的追求。
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抢抓良好机遇,发展甘河工业?甘河园区答案清晰——
向着生态文明高地上的高质量现代化工业园区进发,甘河园区大步奔跑在产业转型的路上,一场场以绿色、智造等为主题的实践正深入展开。创新之魂、产业之实、生态之美,在甘河深度交融,每一处笔墨,都在描摹高质量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现实模样。
“含新量”跃升 澎湃发展新动能


盐湖海纳等多家企业生产的聚氯乙烯、烧碱、氢氧化镁高纯硼酸等7种产品亮相2025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向外界集中展示了甘河园区在绿色化工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创新发展成果。这不仅是一次产品的展示,更是园区将创新基因深植于发展血脉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甘河园区锚定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与产业“四地”建设中的“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紧扣科技创新这一牵引动力,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跑出“加速度”。如今,这股创新与智能化的浪潮,早已悄然浸润至园区的每一个角落、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走进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甘河中试基地,在科技创新的不断推动下,一滴滴卤水衍生出无限可能。实验室里的研发成果在这里转化为可量化、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工艺,为盐湖化工产业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核心驱动力。在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智控中心,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工作人员精准地实时掌握每一台设备的运行情况。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都在这“智慧大脑”的指挥下高效、稳定、安全地运行。在园区企业繁忙的厂区里,货运机器人不间断地搬运堆垛,将成吨的产品有序流转,为“甘河制造”快速流通装上了智能引擎……
“焕新”的主题在甘河园区早已蓬勃发展,园区发展的“含新量”不断提升着企业的“含金量”。
以科技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甘河园区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激励和精准辅导,持续推进优质型、潜力型企业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小巨人”梯度培育转型升级。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串联起创新链与产业链,通过举办培训讲座、搭建服务平台等多元举措,让“知产”变“资产”。不断探索引才、用才、育才、留才的新机制、新办法,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筑牢坚实的人才基石,甘河园区在科技创新的路上越走越宽。
“含金量”彰显 铸就经济实景图

创新驱动发展,最终体现在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上。走进青海百河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各道工序井然有序。数据显示,2024年百河铝业完成电解铝产量68.6万吨,实现产值119.3亿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铝液综合交流电耗显著下降,已提前达到2025年考核目标,一季度累计生产铝产品15.78万吨。
一项项亮眼数据,展现了百河铝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这日复一日产业的运转,正是甘河工业园区砥砺前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甘河园区捷报频传,今年1—5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8.5亿元,工业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积极推动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协调完成产品对接71.9万吨,对接金额达92.8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在“稳”上接续发力,在“进”上提质增效,以实干争先,用行动绘就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图景。
“含绿量”筑基 绘就生态底色

如今,提起甘河园区,你的印象是什么?绿色?低碳?宜居宜业?
当蓝天碧水成为新常态,当废渣废料化作循环金矿,这片曾以传统工业为底色的土地上,一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甘河工业园区徐徐展开。
逐绿而行,打造企业绿色制造集聚区。从昔日传统的工业聚集区域,到如今绿色低碳的前沿阵地,园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要建设生态文明高地上的高质量现代化工业园区”的要求,正以“绿色革命”推动产业从“高载能、高消耗”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跃升。经过多年努力,甘河园区构建起“绿电生产—智能储能—高效利用”的完整体系,上半年,园区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5.81%。
百河铝业连续四年获得青海省电解铝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称号;黄河鑫业荣获第一批“绿色工厂”“青海省‘十二五’节能管理先进企业”“青海省节水标杆企业”“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青海省企业绿色发展领跑者”等多项荣誉……
截至目前,甘河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全国首批“绿电铝核心生产基地”,已创建1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3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3个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45个省级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园区内的绿色“军团”在日益发展壮大,这一项项荣誉与成就取得的背后,正是近年来甘河园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绿色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体系建设的累累硕果。
环境治理是甘河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园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久久为功的毅力,用心用情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生态环境的改善成为园区发展的鲜明底色,向质跃升,不断打造环境宜居宜业集聚区。
2025年1—5月,甘河园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9.9%,同比提升1.65%,教场河水质稳定达Ⅲ类,固废综合利用率90%,危废安全处置率100%。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甘河园区用心用情用力写好每一篇生态治理的文章。
在蓝天保卫战中,园区锚定“西宁蓝”目标,实施涉气企业全链条监管,以2533.29万平米机械化清扫与洒水降尘作业,让园区道路告别扬尘困扰,推动百河铝业脱硫改造等8个重点减排项目,预计削减污染物超9700吨。碧水净土攻坚方面,坚持“查测溯治”水污染治理流程,动态巡查185个入河排口,累计处理地下水1092万吨,氨氮减排575吨。循环经济领域,“无废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建立固废全链条监管体系,整治企业问题140项,谋划静脉产业园推动固废就地转化,新型环保建材项目加速工业固废“变废为宝”。
甘河园区正以绿色为笔、智造为墨,在青藏高原书写着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交融共生的壮丽篇章,不断锻造出面向未来的产业脊梁。其行虽艰,其成必盛,一个创新驱动、绿色引领、智慧赋能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已然在高原大地傲然崛起,为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勇争先贡献甘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