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小说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东攀“高”逐“新”活力强,多个产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6 18:3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姚嘉莉

知识产权证券化“深圳模式”可推广,汽车智能化要提前布局下一代先进芯片……广东正在用科技创新之“钥”打开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门”。8月15日,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专题会议(产业科技创新专场)在广州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广东形成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24家省实验室、2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59家省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0个,初步形成以信息、生命、材料、能源领域为主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近年来,广东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当前,全省高高新技术企业超7.7万家,连续9年排名全国第一。全省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稳中向好,新一代电子信息等9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过万亿规模,前沿新材料等5个集群增加值增速超10%,有力助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在多个产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国乃至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比如,在电子信息领域,推动国产芯片在5G基站实现大规模商用,摆脱国外对5G基站核心芯片垄断;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快建设国家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打造万亿级多模态基础大模型,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生物医药领域,广州实验室研发的全球首款抗甲流PB2新药“昂拉地韦”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康方生物研发的全球首创双特异性抗体新药“依沃西”在“头对头试验”中击败全球最畅销的抗癌药,有力支撑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体系化布局攻关项目,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着力解决芯片、智驾以及“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等产业痛点问题;在量子科技领域,编制粤港澳大湾区量子领域发展规划,聚焦量子计算、量子材料、量子精密测量等加强前瞻布局。

研发离不开真金白银。为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广东优化省创新创业基金管理流程,引导双创基金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截至今年6月底,省创新创业基金实现财政资金认缴放大8.75倍,投资项目778个,总金额超320亿元。印发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管理办法,优化信贷分担和补偿机制,指导银行机构创新“技术合同贷”等信贷产品。推动打造“粤科发布”平台,组建“五大联盟”,打造全国平台型引领型创投机构,联盟签约金额超700亿元。探索构建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推出全国首个“技术研发应用综合保险”。

当前广东正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其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的实践具有典型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徐涛结合广州实验室一线攻坚经验分享建议看法。他建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尖兵突围”,发挥广州实验室“总平台”“总链长”作用,破解生物数据“卡脖子”困境;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深圳市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量和发行规模持续领跑全国,建议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模式,扩大试点范围;激活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共生系统”。经过多年融合发展,粤港澳科技创新呈现空间连接、资源对接、机制衔接、产业链接的良性生态。

广东培育新兴赛道新质生产力,要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说,“全固态电池技术已成为极具战略意义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和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竞争的核心焦点。建议广东要重点支持相关领域的创新主体,集中资源攻克技术难点。同时,培育和加强电池材料领域的相关产业链建设等。”冯兴亚指出,当前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和渗透率大幅提升,但关键零部件配套资源略显不足,尤其算力芯片、车载操作系统、计算平台等领域自主能力薄弱。为此,他建议设立攻关专题和精准扶持政策,支持整车企业牵头,联合芯片设计与制造企业共建产业内循环,推动芯片从单纯产品替代向系统解决方案升级。面向汽车智能化的要求,提前布局跨域融合高性能芯片、车规级高速光通信芯片等下一代先进芯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