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时意外溺亡,1名老师受伤。
昨天(7月24日)下午,记者从东北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处获得了一份最新的事故情况调查通报。通报显示,已初步查明的事故直接原因是浮选槽上方钢格栅板(规格1.2m×3m)一侧固定角钢焊缝存在陈旧性裂纹,当日受集中载荷后瞬间断裂,导致整块格栅板翻转脱落。
事故调查组发现,涉事企业2月份虽对格栅板进行过一次“局部更换”,但未对全部焊缝做无损检测。事发平台日常承载标识缺失,未限定同时站立人数;学校与企业签署的《教学实习安全协议》未明确现场监护、限员和应急流程。
目前,涉事车间全线停产整顿;企业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车间主任、当日监护人员3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东北大学已启动校内问责,暂停所有赴矿山现场实习,并成立家属善后专班。
事发经过究竟是怎样的?@中国之声 现场采访还原事发经过,其中提到:“听到学生呼救后,矿企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按下急停浮选机开关,同时也用对讲机呼救工友救援,通知中控室停车,同时疏散师生撤离到安全位置,东北大学老师坠落半空被救。10时58分,公司矿山应急小队抵达现场;12时01分,第1名坠落人员被救出;12时40分,最后一名坠落人员被救出。”
据了解,这6名遇难的大学生年龄在20到22周岁。针对网传“获救老师重伤截肢”消息,7月24日下午记者在满洲里市医院见到了获救的老师,这位老师受轻伤,目前精神状态还是良好的。



@中国之声视频截图
浮选车间主任李春爽告诉记者,浮选槽PH值在8到9左右,温度在三、四十度左右,不存在强酸、强碱和高温的状况。坠落的地点格栅板为钢制结构,尺寸在1x2.6米左右,距离浮选液面的高度大约是在2米左右。
事故发生之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委派应急管理厅、矿山安全监察等部门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处置工作,同时自治区政府正在履行程序,成立调查组提级调查。呼伦贝尔市也成立了应急指挥部,联合东北大学、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设立了8个工作组,全力开展救援及善后处置工作。
东北大学抽调了骨干人员组成了6个善后安抚工作小组,6个工作小组和学校选派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也正赶往现场,目前已经点对点通知了学生家长,已经明确了6名家长的行程安排,45名实习学生在现场老师的安抚之下情绪平稳。东北大学对暑期实践实习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再次部署,对目前正在开展的实习、实训、实践活动开展了全流程的检查、全流程的监管,加强学生安全生产、自我保护。
校友称东北大学学生溺亡事故极其罕见!
浮选槽在业内十分通用
7月24日深夜,一名毕业于东北大学的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浮选法本身是很成熟的有色金属选矿方法,诸如浮选槽等设备在行业内也十分通用,但人员坠入矿浆的事故却是极其罕见的。或许也是因此,涉事企业在日常管理时产生了疏忽。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在行业内,很多有色金属的选矿方法都是以浮选法为核心,基本上都使用浮选机。从山里开采出的矿石经过破碎研磨,变成较小的颗粒后,被送入浮选机中搅拌,在此过程中使用起泡剂、捕收剂等药剂,将金属从矿石里分离出来。而涉事企业的铜钼矿浮选设备,相对而言更大型,浮选槽也特别大。其上方的格栅板是一块一块拼合的,这样更便于日常检修。

对于格栅板载荷后断裂、站在上面的人直接坠入矿浆的情形,上述业内人士直言难以想象,“我们内部讨论,都觉得这种事情极其罕见,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甚至觉得“应该不太可能发生”。作为东北大学的毕业生,其回忆说,在校期间每年都去实习,但普通的实习不会太靠近浮选机,如果是简单的参观,可能还会走专门的参观走廊。
而在企业的日常生产中,浮选机启动之后并不需要人工介入,就可以自行运转,“正常来讲,人很少会专门走到那里面,除非是加药剂,或者取样时,才会站在格栅板上操作。”对于人员近距离接触设备时如何安全生产,业内也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比如必须佩戴安全帽,哪些区域不能站人,哪些区域承重多少,应该与哪些区域保持一定距离……正常来讲都有标识。这些格栅板肯定也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更换。”
据其分析,或许也是因为人员坠入矿浆的事故极其罕见,令涉事企业在日常管理时产生了疏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设备很大,在检修过程中忽略了一些细节,或者没有特别注意把格栅板焊紧。”此次事故,令很多从业者感到惊讶和痛心,也必将为安全生产管理敲响警钟。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已停产
24日晚,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最新公告:目前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已停产。公司将根据现场处置情况,积极妥善推动善后工作。

【新闻链接】
国内多所高校紧急发出暑期实践安全提示
微信公众号“北大团委”7月24日发文,就将其纳入警示案例。该文提示,出发前明确告知安全风险与应对措施,务必使每一位同学了解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事件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每日结束核查人数、健康及财物状况,做好次日安全准备。要遵守实践单位安全规定(如石油、化工、核能、电力、建筑等特殊单位参观),按要求佩戴防护装备;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做好相应防护工作,确保安全。确保队员熟知当地警方、医疗机构及实践单位联系方式。
海南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也在7月24日发文提示,要严格遵守实践单位划定的安全路线和参观区域,严禁进入非参观区域、禁止区域或标识有危险警示的区域。保持与陪同安全人员的沟通,紧跟队伍,不擅自触摸任何设备、开关、阀门或化学品。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工部微信公众号24日提示,进入厂矿、车间、实验室等区域,务必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和参观路线。留意地面(如格栅板、湿滑处)、高空坠物、设备运转区域、化学品、高温高压等潜在危险源。绝不逾越安全警戒线。对不清楚的安全规定、不稳固的设施(如格栅板)、不合理的安排,要敢于提出疑问并要求解释或确认安全。安全面前,没有“不好意思”。
此外,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实践场所的每一条规定,都不是凭空制定的。或许是曾经的血与泪,或许是反复验证的风险点,才凝结成“禁止靠近”“请勿触碰”的警示。那些看似普通的格栅板、运转的机械臂、裸露的管线,背后可能藏着足以吞噬生命的隐患。同学们在实习中,既要保持探索的热情,更要守住安全的底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来源 | 综合中青网、@中国之声、南方都市报、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