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8月4日,位于庆阳市境内的G309线西合公路项目马莲河特大桥边跨顺利合龙。
站在大桥之下仰望,公路工程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意义具像化了。
庆阳是世界上黄土层最深厚的地方,梁峁沟壑的地形给修路带来难度,两座塬之间看着很近,走起来爬沟上坡路途遥远。基于此,G309线西合公路项目设计之初规划了马莲河特大桥,“填平”了地理上的沟壑,也创造了多个第一。

马莲河特大桥全长2208米,主桥采用6塔7跨单索面矮塔斜拉桥结构,以1400米主桥跨度、178米最高墩身及七跨连续联跨,创下黄土高原桥梁建设三项国内之最。是国内黄土地区跨度最大、联跨最多的矮塔斜拉桥。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成功克服强风、沙尘等极端天气以及黄土湿陷性地质条件带来的结构变形风险,确保桥梁结构质量可控。

中咨集团G309线西合公路项目总承包部项目总经理张铮表示,马莲河特大桥用了两年半时间在马莲河上拔地而起,创造了黄土地上建桥新速度。目前马莲河特大桥进入桥面铺设环节,确保今年年底通车。

马莲河特大桥是G309线西合公路控制性工程。G309线西合公路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预计今年年底实现全线通车。其中线路上的马莲河特大桥,盖家川特大桥、瓦岗川特大桥均已实现合龙,为年底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张铮表示,根据大塬地形,G309线西合公路桥梁多,通过一座座桥梁架设,原本需要下塬、上塬的车辆直接通过桥梁通行,极大节约了时间。原本西峰城区到合水老城开车需要1个小时,G309线西合公路开通后,车程将缩短至23分钟,两城一体化发展的交通格局将形成。
G309线西合公路快速建设只是庆阳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10年,庆阳革命老区迎来交通大发展的黄金期。庆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俞辰表示,近年来,庆阳市紧抓政策机遇,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在交通领域实现从“交通末梢”跃升为“区域枢纽”的历史性转变,为老区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银西高铁开通以来,累计发送旅客509万人次,庆阳至西安、银川实现“早出晚归”便捷通行。银兰高铁开通,庆阳至兰州实现直达。依托高铁,庆阳苹果、环县“羊羔肉”等农特产品走向全国,吸引22家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带动区域经济升温。货运铁路建设同步发力,平庆铁路加快建设,长庆桥至西峰工业园铁路专用线前期工作加速推进,进一步打通资源运输与区域联通大通道。
截至2024年底,庆阳市公路总里程达16958公里,等级公路占98%以上。“十四五”以来,G244、G309、G341、G327、G671等多条国省干道支撑起了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至西峰、庆阳东绕城公路项目建成通车后,区域交通条件还将大幅改善。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全市1261个行政村实现了公路、客车、邮政“三通”目标公路沿线各类市场主体依靠交通赋能,建成产业园区、生产基地、农业合作社119个,带动油煤气、风光电及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发展。

庆阳机场开通8条航线,直达10个大型城市,2024年旅客吞吐量首破50万大关达到57.1万人次。机场飞行区扩建后与高铁、高速形成“空铁陆”立体交通网络,大幅缩短与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邮政快递全域覆盖,带动本土特色产品线上销售,为乡村振兴、群众增收开辟了新通道。
目前,庆阳市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达到844辆,氢燃料公交车规模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提前布局低空经济,招引多家头部企业,建成无人机生产线,联合举办“数字中国”低空经济新赛道系列赛事,引领革命老区交通建设进入全新领域。

今年4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全省革命老区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通过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推动革命老区发展,为庆阳、平凉革命老区交通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未来,庆阳市将以“交通强国”战略为指引,全面落实《关于加快全省革命老区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锚定“十五五”发展目标,全力构建“空铁陆氢智”五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
铁路方面,加快庆平铁路项目建设,推动庆阳至延安高铁全面开工,打造“高铁+红色旅游”黄金线路,同步推进长庆桥至西峰工业园铁路专用线建设,拓宽能源运输通道。
公路方面,进一步完善G309、G244、S40、S19等国省道网络,推进县乡公路提级改造,实现城乡路网互联互通。

低空经济方面,建设“双核枢纽+县域节点”起降网络,培育百亿级无人机研发制造产业集群,探索“航空+物流运输+应急救援+农林植保+设施巡检”等特色场景,力争纳入全国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市。
绿色交通方面,建成138座“油气电氢储”综合能源站,新增氢燃料电池公交车100辆,打造全国氢能交通示范城市。
智慧交通方面,依托“东数西算”园区建设项目,推进车路云图、自动驾驶试点,构建“天地协同、一网统管”的智能管控体系。
通过多维度发力,庆阳市将进一步巩固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让红色热土在现代化进程中绽放新的光彩。(庆阳市交通运输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