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创新引领上海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在今天举行的2025年全国生态日上海主场活动上,发布了42项先进绿色技术和9项示范工程,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今年的全国生态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也是这一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两山”理念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介绍,上海在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应用场景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带动绿色低碳技术突破和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发展。如上海电力在行业内率先开展兼容燃煤+燃机烟气的CCUS(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示范,已累计捕集二氧化碳超14万吨;老港炉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完成建设,促进垃圾焚烧后相关废弃物循环利用。据悉,老港正在打造半马绿道和固废文创旅游,让变废为宝可触可感。
近期,市发改委会同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目录及示范工程清单(2025年版)》,遴选出一批先进绿色技术以及示范工程,包括高纯度低能耗熔融结晶技术、全电驱动替代液氮的深低温存储系统、退役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高效环保再生技术等42项先进绿色技术,闸电东海虚拟电厂运营平台建设、直接利用海洋清洁能源的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上海京嵘1.1MW/11MWh多元热储绿色蒸汽项目等9个示范工程。
全市以节能降碳为抓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截至今年6月,建筑领域累计推进绿色建筑4.37亿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1700万平方米;交通领域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80万辆,推广规模居全球城市第一,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105万个、换电站254座。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6%。着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2024年新增城乡公园141座,新建绿地1020公顷,绿道229.77公里。
全国生态日期间,全市相关部门和街镇将举行超百场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在徐汇西岸举行的第三届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开幕式将演出京剧、舞台剧,展示非遗作品、装置作品和绘画作品等。浦东新区发布第二批生态文化游主题点位;黄浦区举办“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长宁区举办鸟类友好科普活动;杨浦区举办“绿色低碳进社区”主题宣讲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