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小说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吃冰激凌后竟然“脑结冰”?这些吃冰禁忌千万要牢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06:01:00    

近日,#女子大口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

话题冲上热搜

炎炎夏日,高温来袭

吃冷饮成了大家的消暑首选

然而,吃冰也有禁忌

一味贪凉很可能会伤身

女子猛吃冰后“脑结冰”

前额剧烈疼痛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吃了一大口冰淇淋或猛灌了几口冷饮后,会突然“脑壳一紧”,前额一阵剧烈而尖锐的疼痛,好似整个脑袋都被冻住了一般,身体也变得僵硬......

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吃了几口冰淇淋后,她突然感到前额一阵剧烈疼痛,持续了好几分钟,胃也不舒服,连忙到医院就医。医生表示,这种情况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脑结冰”。

病因

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当冰冷的食物突然大量进入温热的口腔时,会对口腔黏膜和蝶腭神经节造成强烈刺激,使头部和面部的肌肉、血管收缩,引起直通大脑的一条动脉痉挛,并冲击痛觉神经末梢,引起头痛。

症状

“脑结冰”通常发生在前额中部或太阳穴附近,表现为瞬间剧烈刺痛,疼痛很快达到高峰,严重者可伴有流泪、恶心、呕吐、肢体乏力,甚至造成短时间的血压升高、短暂性的意识障碍等症状。一般持续几分钟可自行缓解,少数患者会持续半小时或更长时间。

三招缓解不适症状

如果不小心吃冷饮太猛了,引起头痛,三个步骤可以缓解不适症状:

1.吃冷饮时如感觉头痛不适,可轻轻按摩头部,一般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后症状会减轻;

2.用舌头顶住上颚,有助加速上颚恢复常温;

3.用手捂住口鼻,快速呼吸,增加进入上颚的热气流,缓解头痛。

牢记这些吃冰禁忌

吃冰镇食物可不能“贪多贪足”,正确地吃,才能“又爽又健康”:

运动和劳作后 间隔2小时再吃冷饮

运动或劳作后,头部出汗、血管扩张,此时若猛吃冷饮,头、面部骤然遇冷,就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引发头痛。建议间隔时间至少在2小时以上。

含几秒钟再咽

食用冰激凌或冷饮时,可以先在嘴里含大约5秒钟,让食物在口腔中尽量多存留一会再咽下去,最大限度减少寒冷对口腔黏膜血管的刺激。如果冷饮中有其他配料,也可以先吃配料再吃“冰”。

中午吃 饭后吃

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营养主任技师胡晓岚表示,空腹吃“冰”,会对胃肠造成刺激。相对来说,饭后吃冷饮对身体影响小一些。为了最大程度减轻冷饮对身体的影响,可以选择在中午12点到下午3点之间吃冷饮。

避免在短时间内连续大量摄入冰食或冷饮

冰镇饮料每次不要超过150毫升,相当于普通矿泉水瓶的1/3。

雪糕、冰棒每次最多一根。

喝冰镇饮料最好小口慢饮。

有偏头痛等头痛史或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应慎食冷饮。

吃冰虽好,但也要讲究科学和方法。下次吃冰时,记得避开禁忌,科学饮食、及时补水,享受清凉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其实,吃冰可不只是我们现代人的消暑专利,古人很早就开始探寻消暑方式,留下了许多消暑习俗和物品。今天,咱们一起看看古人是如何花式吃冰的。

古代也有“冰箱”

虽然“电冰箱”是舶来品,但世界上发现的最早冰箱——“冰鉴”,诞生在我国先秦时期,古籍《周礼》中就有“祭祀共冰鉴”的记载。

所谓的“鉴”是一个方形盒子,里面装上冰块,将食物或酒杯放于冰块中间,借助冰块的冷气对食物保鲜。

在河南三门峡上村岭附近发掘的战国时期的墓葬中,曾出土过冰鉴,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

进阶版的“冰鉴”设计更为精妙,内部构造层次分明。“铜冰鉴”是双层器,厚实的青铜外壁能够隔热保温,铜壁的方鉴内套有一方壶,方盒和壶壁之间留有空隙用来装冰,壶内则可以装酒。如下图所示▼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

之后,到了清朝,中国的“冰箱”制造技术持续精进,不仅有柏木“冰箱”,还有融入了审美元素、将实用与美学完美结合的珐琅冰箱。

现藏于沈阳故宫的三个掐丝珐琅冰箱,便是最好的见证。即“清乾隆款掐丝珐琅宝相花大冰箱”(一对)、“清掐丝珐琅蟠龙透雕宝相花兽耳方冰箱”。

古人也吃冰淇淋?

以前竟然有“冰块管理员”这个职业?是的,没错。谁也没想到,由于冰块的珍贵而催生了一个特殊的职业——“凌人”。

话说咱们的文艺青年屈原也爱冰饮,一喝到冰镇米酒,那叫一个激动,立马变身“古代美食博主”,挥笔就是一句“挫糟冻饮,酎清凉些”,翻译过来就是“这冰镇糯米酒,透心凉,心飞扬,必须五星好评,强烈推荐!”

看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稀罕玩意儿总是让人爱不释手。

到了唐朝,吃货脑洞大开,研发出了“古代版哈根达斯”——酥山!

别小看这“酥”,它可不是普通的奶油,根据《齐民要术》的说明,其实就是牛乳熬制奶酪时冷却凝成的浮皮。

据诗人王泠然的描述,酥山的口感介于固液态之间,触碰到舌尖便会在口腔之中化开。

至于如何制作这种”冰淇淋“,王泠然在《苏合山赋》中也有描述。在加热过程中,加入蜂蜜或是酒酿等小料,以滴淋的方式作出错落有致的山峦造型,然后放置冰窖中冷冻定型,后续可根据需要进行花朵、草树等装饰。这么酷炫的“冰淇淋”,听听就嘴馋啦。

宋朝:“冰”有独钟,花样百出

说起宋朝,那可是妥妥的“吃冰自由时代”!

《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简直就是古代版的“夏日狂欢指南”。

那时候的“冰饮店”比现在的奶茶店还火呢!诗人杨万里都忍不住发朋友圈:

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

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东京梦华录》载,每逢夏日,都城的“巷陌路口、桥门市井”都有卖一应夏日小菜、“冰雪、凉水荔枝膏”的,且“皆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堆垛”。

意思说是,走到哪儿都能看到青布伞下的“冰饮摊”,跟清明上河图上的“冰饮专卖店”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据《宋史·礼志》中记载,到了夏天,皇帝会给众大臣一些特别的赏赐,其中就有“蜜沙冰”。沙,当指“豆沙”,推测起来,“蜜沙冰”就是浇上蜜、放上豆沙的冰,颇有点今天红豆刨冰的意思。

夏日解暑,你最爱吃什么?

你还有哪些独特的消暑方式?

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图文综合自央视网、国家应急广播、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河南发布、大河网、河南省通许县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视觉中国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