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青海避暑去!走,到西宁乘凉去!日前,当全国多地被高温笼罩,人们在社交平台上纷纷晒出“热到融化”的日常时,“去西宁避暑”成为刷屏的热门话题。
西宁,这座被誉为“中国夏都”的高原城市,不仅以夏季凉爽宜人的气候成为避暑胜地,更在高原康养领域持续发力,朝着“中国(高原)黄金海拔康养之都”的目标稳步迈进。2024年以来,全市上下聚焦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紧扣发展部署,通过建立完善支撑体系、推进重点项目、构建多元融合产业体系等举措,让高原康养成为西宁避暑度假的核心吸引力之一。
打造“七色”高原康养特色品牌
今年,西宁将高原康养工作提升至战略高度,写入市委全会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十五五”规划及北川创新创业活力区建设,列为省会贡献“挑大梁勇争先”重点任务。高标准编制的《西宁市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高原康养专项规划》,为产业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
在此基础上,西宁构建起“一县区一特色一品牌”的高原康养产业格局,全面打造西宁“七色”高原康养特色品牌。城东区以“蔚蓝高原·康养东城”为定位,打造高原康养产业集群;城中区以“城中翠境·康氧绿洲”为名片,推出“高原疗愈之旅”;城西区围绕“择一城康养享城西品质”主题,打造全季康养体系;城北区锚定青藏高原康养先行区建设目标,重点打造黄金海拔2200青藏高原康养中心;湟中区以“生态、文旅、休闲、康养、绿色”为定位,构建康养产业集群;大通县以“森林·中医·康养”为牵引,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发展;湟源县以“绿色湟源·灵动丹城”为魂,铺展“静心之旅”画卷。各区县差异化发展,共同构成了西宁高原康养的丰富版图。
全方位感受高原康养魅力
西宁在高原康养产业发展上成绩斐然。一批重点康养项目的落地实施,为西宁高原康养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海湖新区康养中心、大通县东峡森林康养基地等10余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小高陵1980康养基地项目完成规划设计,医药产业园(生命健康谷)一期项目完成33栋厂房封顶,刘家沟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加快推进,弘大福村一期主体竣工。城市与乡村的康养场景同步拓展,蓝海御华内嵌式藏药浴体验中心、扎西班智雅高原康养疗愈中心、夏都博汇温泉黄金海拔康养中心等5个城市康养中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康养服务;树蛙部落、云上群加等4个乡村生态康养基地,则让人在亲近自然中感受康养魅力。其中,树蛙部落作为青藏高原上首个以“生态共生理念”打造的野奢度假地,位于大通县斜沟乡上窑洞庄村,距宁张公路约10公里,从大通县城出发驱车仅需30多分钟。这里农舍炊烟与远山近溪相映,山环水绕、鸟语花香,11.88亩的占地面积上,装配式公共服务区、6栋特色民宿三角屋、2栋360度沉浸式景观的荷叶屋,颠覆了传统民宿形态,充满童话气息,能让游客获得自然与住宿的沉浸式康养体验。部落提供牦牛火锅、手抓羊肉、西宁老酸奶等丰富的高原康养美食,还设有花园、野餐区、亲近动物区域,推出骑马、徒步旅行、种植采摘、瑜伽课程等活动,结合徒步、溯溪、露营、音乐节等,有效拉动大通县文旅康养升级。
而位于湟中区群加国家森林公园黑峡景区的“云上群加”金陵山水露营基地,是苏青东西部协作的结晶,总投资8186万元,其中4500万元来自南京对口支援资金,占地201亩。由南京园林绿化设计院规划,东南大学王建国院士指导,拥有20座太空舱、44座木屋民宿、30顶帐篷民宿,配套设施完善,能同时满足200人住宿和300人餐饮。基地处在高原康养理想海拔区间,依托群加国家森林公园及“群加千头鹿场”,游客可徒步林海、乘坐高空热气球、体验飞行项目、参与骑马射箭等,还能品尝特色美食、参与非遗手作、与梅花鹿亲密接触,全方位感受高原康养魅力。
避暑度假到西宁,康养体验在夏都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康养与多领域深度融合,构建起日趋完善的多元融合产业体系,为避暑度假人群提供丰富多样的康养选择。如:康养+医疗、康养+养老、康养+科研、康养+体育、康养+旅游、康养+房产、康养+美食。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西宁高原康养的引流引客成效显著。与此同时,高原康养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城北区黄金海拔2200青藏高原康养中心对内对外知名度日益提升,截至目前,接待省外来宁运动员、游客5500余人次,康养体验2800余人次,其相关商标复审申请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城东区黄金海拔高原康养示范基地已成功标注高德地图及文旅地图。高原康养首次亮相青洽会,展现了产业发展新风貌。
从完善的支撑体系到丰富的项目载体,从多元的产业融合到显著的引流成效,我市正在用自己独特的高原魅力,让“避暑度假到西宁,康养体验在夏都”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书写着高原康养产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