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小说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牌桌高手”突然忘了怎么打牌,福建男子崩溃了!医生:出现这些症状千万警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4 12:38:00    

【来源:福建卫生报】

76岁的陈大爷,

年轻时牌技高超,

是牌桌上的“常胜将军”。

然而,

随着岁月流逝,

他的记忆力逐渐衰退,

后来连打牌的基本规则

都记不起来了。

不久前,陈大爷在家属陪同下,来到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就诊。接诊的洪文瑶副主任医师经过详细检查,诊断陈大爷患有较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经过商讨,家属决定让陈大爷接受淋巴静脉吻合术。

手术很顺利,术后第三天,回到家的陈大爷重新找回了牌技,又能和昔日牌友一起开心地玩斗地主了。这一转变,让全家人都欣喜万分。

健忘≠老年痴呆

提到阿尔茨海默病,很多人会把它和健忘混为一谈。但实际上,阿尔茨海默病和健忘有着本质区别。

网络图

“健忘的人,在别人提醒后能想起忘记的事情,日常生活也能完全自理;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即便反复提醒,也很难记起,还会慢慢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洪文瑶说。

如果家中老人出现以下六大症状,一定要高度警惕:

●“记忆迷航”:刚吃完饭就问“什么时候开饭”,但回忆起几十年前的旧事,却能说得头头是道。

●技能丢失:例如原本擅长做红烧肉,突然就忘记要放酱油。

●语言卡顿:把“手表”说成“手腕上转圈的东西”。

●“时空错乱”:大半夜坚持要去“上班”,在自家小区都会迷路。

●判断失常:大冷天只穿短袖出门。

●性情大变:原本温和的老人,突然变得多疑暴躁,或者整天发呆。

“要是出现两项以上这些症状,就该及时去医院。”洪文瑶特别提醒,“很多家属以为这是正常的衰老现象,结果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要确诊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除了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家族史、症状变化情况,患者还要进行相关检查。

虽然腰穿检查脑脊液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因为有创伤,很多人不愿意做。所以,一般医生会先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等,来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之后通过抽血化验,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和维生素B12缺乏等问题,再检测相关蛋白辅助诊断。

另外,PET-CT可以检测大脑皮层的蛋白沉积,有家族史的人还能做基因检查。

从药物到手术的对抗之路

一旦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就要尽早干预,防止病情加重。据洪文瑶介绍,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主要有三大方向:

药物“减速”:对于超早期患者,仑卡奈单抗等药物可以延缓病情发展,不过费用相对较高。

非药物疗法:声光、超声波等刺激对改善症状有帮助,日常生活中采用地中海饮食、坚持规律运动,对患者也有益处。

手术新探索:淋巴静脉吻合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已经在不少医院逐步开展。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这项技术还需要更多的临床验证。

主动出击,降低患病风险

洪文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素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和年龄、遗传以及家族史紧密相关,一般来说,60 岁以上人群患病风险较高,携带特定基因或者有家族病史的人,患病几率会更高。

另一类风险因素则和慢性疾病、生活方式有关,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这些血管疾病,吸烟、喝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听力下降等,都可能提高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

在这两类风险中,第二类风险因素是可以通过早期干预来有效控制的。比如,大家可以通过多读书、学习新技能、积极参加社交活动,管理好血管疾病,从而降低患病风险。总之,虽然阿尔茨海默病让人害怕,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能给患者的生活带来积极的改变。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编辑:兜兜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